close

  翻覆勝負手
  按路透社去年年底時給予普京的評價,在當時的烏克蘭問題上,普京似乎贏得的是“一場決定性的勝利”。
  時光回溯至去年11月21日,時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作出了一個“急剎車”式的決定: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按原來的計劃,一周後,他該在這份文件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數百年來,烏克蘭一直處於東西糾結之中,早先是在波蘭貴族與俄國沙皇之間,現在,是在布魯塞爾與莫斯科之間。
  當時的烏克蘭總理阿扎羅夫說,暫停入歐是一個“戰術性”決定,言下之意,這隻是權宜之計,將來還是要加入歐盟。但這仍被許多人解讀為烏克蘭選擇靠向莫斯科——包括路透社和許多烏克蘭國民。
  烏克蘭也不是一無所獲。12月17日,普京在莫斯科送給了亞努科維奇一個包括150億美元貸款和廉價天然氣的救急禮包。
  但在另一些烏克蘭人看來,政府靠近莫斯科是一個決策性錯誤,游行抗議接連不斷;莫斯科的這筆交易更被當成了密謀與出賣,進一步刺激了示威者的情緒。反對黨祖國黨成員帕維爾·莫夫恰說:“亞努科維奇就像一個封臣,頻頻前往莫斯科,只會引起民眾的懷疑和憤慨。”
  後來的局勢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確信,這是烏克蘭自1991年獨立以來最大的一場政治動蕩。失控的動蕩最終導致了大規模的流血衝突,從2月18日至20日,至少77人死亡、600多人受傷。
  在國際斡旋之下,烏克蘭政府和反對派於2月21日簽署和解協議。協議幾乎滿足了反對派的全部訴求:恢復2004年烏克蘭憲法,成立民族團結政府,提前舉行總統選舉,不得晚於2014年12月。按普京的說法,亞努科維奇實際上已經交權。
  但協議墨跡未乾,亞努科維奇逃離基輔,反對派接任議長,前總理季莫申科重獲自由,基輔迅速“變天”。
  如果說在第一個回合,俄羅斯占據了上風;那在隨後的基輔動蕩中,俄羅斯明顯遭遇了挫折。法國《世界報》直言不諱地說,推翻亞努科維奇對克裡姆林宮來說是一場“慘敗”。
  不能接受的進逼
  在莫斯科看來,局勢的逆轉,可能與西方有著莫大的聯繫。一些西方政客頻繁來到基輔,為示威者吶喊助陣。示威者的成分更加複雜,一些激進極端的力量混雜了進來。很多人來自烏克蘭西部的農村地區,他們戴著頭盔和麵具,像是受過專門訓練。
  在3月4日的記者會上,普京說,外界都很清楚地看到,當“金雕”特警隊員們手拿盾牌站立時,射向他們的可不是假槍,而是作戰武器,把他們打穿了。“這一點我們都絕對看到了,誰下的命令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亞努科維奇所告訴我的:他沒有發佈那種命令。”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前克裡姆林宮顧問伊格爾·尤爾根斯的話說,烏克蘭的變局,讓普京“對西方的幻想破滅了”,因為這隻是一條漫長鏈條中的最新一環,“這條鏈條,就是西方企圖圍堵和削弱俄羅斯的陰謀鏈條”。
  在尤爾根斯看來,普京執政初期,“曾真誠而全心全意地提倡與西方接觸”,2011年“9·11”事件爆發後,普京曾向華盛頓方面提議,允許後者使用莫斯科在中亞的軍事基地,俄羅斯還放棄了古巴的一個無線電情報站和越南的一個基地,“普京本以為這些舉措能換來某些回報,但最終卻什麼也沒得到”——北約繼續東擴至俄羅斯邊境,歐洲導彈防禦系統照建不誤,2004年烏克蘭在西方鼓動下發生“顏色革命”……
  普京開始變得更加強硬,2007年,普京在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上對美國進行抨擊,並警告北約不要插手格魯吉亞事務。但局勢沒有改觀,2008年,格魯吉亞和俄羅斯之間爆發了“五日戰爭”,普京強硬出擊,格魯吉亞軍隊受挫,境內的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被俄羅斯承認為獨立國家。
  “俄羅斯的激進做法與其說是針對烏克蘭這個國家,不如說是針對歐洲和美國的影響力。在俄羅斯看來,歐美的影響力現在將要擴大到原本是莫斯科勢力範圍的地區……2008年紅線在試圖加入北約的格魯吉亞,今天紅線在烏克蘭。”德國《時代》周報認為,對俄羅斯而言,烏克蘭是一道不能逾越的紅線,可是西方偏偏要越過這道紅線。普京由此採取斷然反擊措施也就勢在必然。
  普京的底線與籌碼
  3月1日晚,代行烏克蘭總統職責的烏議長圖爾奇諾夫下令,烏克蘭武裝力量進入完全的戰鬥準備狀態。
  但相對於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俄羅斯,烏克蘭顯然處於下風。烏克蘭代理國防部長伊戈爾·傑紐克也再三澄清,烏克蘭軍隊沒有向克裡米亞調兵遣將的意圖。
  烏克蘭試圖通過西方向俄羅斯施壓。作為對烏克蘭的支持,美國國務卿克裡日前造訪基輔,並帶去了10億美元的貸款擔保;而歐盟則開出了一個總額110億歐元的救助單,數額基本等同於俄羅斯去年開出的援助價碼。
  美國和歐盟還宣佈抵制將於6月在索契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美國總統奧巴馬3日也表示,美方正考慮在經濟和外交上採取“全系列”措施“孤立”俄羅斯。美國五角大樓當日宣佈暫停與俄羅斯在包括雙邊會談、軍港互訪、既定會議和演習等軍事領域一切合作。與此同時,美國已暫停旨在加深美俄兩國經貿聯繫的貿易投資談判。
  但在歐盟方面,儘管原先與俄羅斯淵源頗深的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和波蘭都主張對俄採取強硬政策,但英、法、德三國則持謹慎立場。歐盟投鼠忌器,在於它們進口的天然氣中有35%來自俄羅斯。正如普京所警告的:“那些打算對俄羅斯實施製裁的人應該慎重考慮,這將給雙方帶來損失。”
  在軍事方面,作為武力的一種展現,美國已派遣“特拉克斯頓”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等多艘艦船進入黑海。但俄羅斯方面則回應,俄軍將可能停止履行有關武器條約的承諾,並禁止美國軍方對俄羅斯核武器進行監督。
  普京的強硬,有著俄羅斯民意的強烈支持。俄民調機構的調查顯示,普京的支持率近期已漲至69%,為兩年內的最高水平。俄羅斯《觀點報》感嘆,“莫斯科恢復了自己作為世界力量中心之一的地位。”《華爾街日報》的文章也說,普京的行為觸發了“俄羅斯人深深的鄉愁”,因為“在前蘇聯時期,克裡米亞是人們休假療養和兒童夏令營的勝地”。
  在3月4日的記者會上,普京表示,俄羅斯只有在最極端情況下才會對烏克蘭使用軍隊,如果確實做出這個決定,那也是符合國際法的。他強調,俄羅斯軍隊現在沒有進入烏克蘭的必要性,但是有這種可能性。
  他這樣解釋俄羅斯一系列動作的用意:“我們應該向烏克蘭東南部居民發出信號A。他們應該有安全感;B。他們應該成為國家政局穩定的參與者。”
  或許可以這樣解讀他的意圖:首先,西方和基輔新政權要管好具有強烈反俄情緒的激進分子;其次,親俄的烏克蘭東南部地區人士應該有角逐總統的平等機會。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這是普京的兩條底線,他打算在這個基礎上與西方談判。
  在烏克蘭問題上,俄羅斯還擁有諸多的籌碼,比如天然氣,如果俄羅斯掐斷天然氣,烏克蘭和西方將面臨能源危機;比如軍事實力,幾乎沒有西方國家願意為烏克蘭與俄羅斯軍隊正面交鋒,而烏軍又無法與俄軍相抗衡;此外,在烏克蘭東南部,民眾總體持親俄態度,這也是基輔新政權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對於一些西方政要斥責普京的舉措與現實脫節,有俄羅斯專家不以為然。
  “西方人認為普京不理智或瘋狂,實際上,按照他自己的邏輯,他非常理性,而且準備得非常充分。”曾擔任普京顧問的安德烈·伊拉里奧諾夫說,“與現實脫節的不是普京,而是西方。”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編輯:SN09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32ifbim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